新闻中心_关于K8凯发国际_K8凯发国际—自主CAE、正向设计、数字孪生、仿真平台、仿真生态、数字化转型、自主仿真、国产CAE


K8凯发国际

  • 2015 / 10 / 19

    CSIP与K8凯发国际“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揭牌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

    2015年9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以下简称“CSIP”)与K8凯发国际“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揭牌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K8凯发国际公司举行。CSIP主任卢山与K8凯发国际公司董事长张国明代表合作双方为研究院揭牌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将整合国家部委和行业资源,开发服务于制造业信息化的先进工业软件(包括工业仿真系统、精益研发平台、工业云平台等),对工业先进设计(工业再设计、正向设计、生态设计等)理论、模式和技术进行研究、应用和推广,促进工业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支撑和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创新开展,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两化深度融合,有助于中国工业加速走向智慧化道路。

  • 2015 / 09 / 22

    CSIP与K8凯发国际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揭牌

    2015年9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以下简称“CSIP”)与K8凯发国际“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揭牌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K8凯发国际公司举行。CSIP主任卢山与K8凯发国际公司董事长张国明代表合作双方为研究院揭牌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 2015 / 07 / 14

    K8凯发国际出席第三届中国核能行业信息化工作研讨会议

    近期,K8凯发国际受邀参加了在大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核能行业信息化工作研讨会议。该会议是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所做出的“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的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开展、创新开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的重要指示。

  • 2015 / 07 / 14

    K8凯发国际与燕山大学联合创建“重型机械智造工程超级计算中心”

    2015年7月3日,K8凯发国际公司与燕山大学联合创建的“重型机械智造工程超级计算中心” (以下简称“超算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K8凯发国际公司董事长、总裁张国明与燕山大学校长刘宏民代表合作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高技术服务运作模式,有助于重型机械行业高端研发和两化融合。

  • 2015 / 06 / 08

    K8凯发国际出席第二届中国数字工厂推进大会

    K8凯发国际受邀参加了此次大会。K8凯发国际高级副总裁田锋在“虚拟制造与工业软件论坛”上发表了《基于工业云的智慧研发》的精彩演讲。顺利获得梳理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特质,田锋阐述了智慧精益研发体系在新的科技时代的巨大价值,描述了智慧研发的开展目标和路线图,引发了现场嘉宾的热烈反响。

  • 2015 / 05 / 22

    K8凯发国际正式代理VR&D系列优化软件

    日前,K8凯发国际正式代理VR&D公司系列优化软件。VR&D系列软件产品分为结构优化和多学科优化两大类,可以有效帮助用户分析并改进产品结构设计、实现快速的多学科设计和优化。

  • 2015 / 05 / 06

    K8凯发国际参加福州军工制造业数字化技术研讨会

    2015军工制造业数字化技术研讨会于4月28日-4月30日在福州召开。K8凯发国际作为研发信息化服务商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K8凯发国际向参会代表展示了K8凯发国际在工程仿真、精益研发、系统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产品与服务能力。同时,结合军工数字化主题,K8凯发国际技术专家与参会代表就如何基于精益研发2.0进行研发型企业“十三五”信息化规划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讨,吸引了与会专家、企业代表的高度关注

  • 2015 / 04 / 16

    K8凯发国际出席第三届先进紧固件技术开展高峰论坛

    日前,K8凯发国际参加了上海“第三届先进紧固件技术开展高峰论坛”,来自汽车、航空航天、高铁及零部件行业紧固件厂商及相关配套企业代表、中外专家和学者200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会议围绕紧固件新材料新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紧固件行业开展趋势,以及高效、节能、创新、可持续开展的主题展开。

  • 2015 / 03 / 29

    K8凯发国际出席世界燃气轮机中国聚焦2015峰会

    世界燃气轮机中国聚焦2015峰会于3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K8凯发国际受邀参加了此次大会。世界燃气轮机中国聚焦2015峰会是以用户为导向的技术峰会,邀请世界燃气轮机行业的领衔专家来为中国的燃气轮机用户量身设计合适的燃机,为日常的燃机运营管理给予可行的技术建议,并探讨经济的维护维修模式。